`
winzenghua
  • 浏览: 1326976 次
  • 性别: Icon_minigender_2
  • 来自: 广州
文章分类
社区版块
存档分类
最新评论

在fedora core4下编译内核

阅读更多

为何要说是在fc4下哪,通过我从晚上看其他文章发现fc4编译内核与以前rh有很大不同,在于步骤更简单。

先到www.kernel.org下载最新的内核,放到/usr/src下面,解压。

有几种方式定制

#make config(基于文本的最为传统的配置界面,不推荐使用)
#make menuconfig(基于文本选单的配置界面,字符终端下推荐使用)
#make xconfig(基于图形窗口模式的配置界面,Xwindow下推荐使用)
#make oldconfig(如果只想在原来内核配置的基础上修改一些小地方,会省去不少麻烦)

这四个命令中,make xconfig的界面最为友好,如果你可以使用Xwindow,那么就推荐你使用这个命令。
  如果你不能使用Xwindow,那么就使用make menuconfig好了。界面虽然比上面一个差点,总比make config的要好多了。

需要占几百m空间,编译完之后

make modules_install

这个过程很快,之后

make install

这样就编译完成,会把一个img文件考到/boot下面,如果你重启的话会在grub中让你选择使用新的内核。

背景知识:

Linux作为一个自由软件,在广大爱好者的支持下,内核版本不断更新。新的内核修订了旧内核的bug,并增加了许多新的特性。如果用户想要使用这些新特性,或想根据自己的系统度身定制一个更高效,更稳定的内核,就需要重新编译内核。

  通常,更新的内核会支持更多的硬件,具备更好的进程管理能力,运行速度更快、 更稳定,并且一般会修复老版本中发现的许多漏洞等,经常性地选择升级更新的系统内核是Linux使用者的必要操作内容。

  为了正确的合理地设置内核编译配置选项,从而只编译系统需要的功能的代码,一般主要有下面四个考虑:

  自己定制编译的内核运行更快(具有更少的代码)

  系统将拥有更多的内存(内核部分将不会被交换到虚拟内存中)

  不需要的功能编译进入内核可能会增加被系统攻击者利用的漏洞

  将某种功能编译为模块方式会比编译到内核内的方式速度要慢一些

内核编译模式

  要增加对某部分功能的支持,比如网络之类,可以把相应部分编译到内核中(build-in),也可以把该部分编译成模块(module),动态调用。

  如果编译到内核中,在内核启动时就可以自动支持相应部分的功能,这样的优点是方便、速度快,机器一启动,你就可以使用这部分功能了;缺点是会使内核变得庞大起来,不管你是否需要这部分功能,它都会存在,这就是Windows惯用的招数,建议经常使用的部分直接编译到内核中,比如网卡。

  如果编译成模块,就会生成对应的.o文件,在使用的时候可以动态加载,优点是不会使内核过分庞大,缺点是你得自己来调用这些模块。

分享到:
评论

相关推荐

Global site tag (gtag.js) - Google Analytics